
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全國人大代表張世麗、童明全、范銀蓮、郝持勝有感而發,圍繞關心的話題,為產業工人“代言”,希望真正破解產業工人的“成長煩惱”。
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強技能人才素質培養和隊伍建設迫在眉睫。解決關鍵技術難題,急需更多的大國工匠。但現實中,個別企業對安排工人技能培訓不熱心,認為用處不大,反而會耽誤工作時間,甚至在工人拿到相關技能證書后,也不愿給予獎勵或加薪。沒有耐心去培養、等待工人成長,只想要立竿見影的效益。破解產業工人的“成長煩惱”,仍需打通政策落地落實的“最后一公里”。
事貴有恒,馳而不息。我省堅持把“增強廣大產業工人的榮譽感、自豪感、獲得感”作為工作著力點。近日,《山西省關于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中帶動作用的實施意見》印發,太原市第四屆“晉陽工匠”命名大會舉行,119名上榜者均領到榮譽證書并各獎5萬元,“全國技術能手”則重獎30萬元。在太鋼,技能大師待遇不低于集團高管,技術工人不僅待遇越來越好,發展通道也越來越寬……實踐證明,讓政策落地見效,切實提升落實力和執行力,就會在全社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高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在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無論是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還是應對國際產業鏈供應鏈調整重組,提高職工隊伍水平,都是基礎和關鍵。政府要大力支持職工隊伍建設,提升職工操作技能,培養能工巧匠。有關部門要創新技術工人教育培訓模式,為職工搭建勞動技能培訓、職工素質提升、就業創業孵化等平臺。企業要牢記國之大者、順應民之關切,確保培養技能人才的好政策落實到位。
千帆競發,奮楫者進。培養造就一流的懂技術會創新的產業工人隊伍,前途廣闊、大有作為。